photoshop色彩混合模式理論基礎教程2:HSB體系
剛一提筆,就想把PS中HSB的運用再講一點點,我朋友告訴我說,跑題了,是的。跑題了,不僅跑了,還跑遠了。但是目的還是一,多學點理論總是有用的。
下方話題,我本來想擴展開來說的,但是這個時候略提一下,以待以后慢慢道來。
PS里的調色命令很豐富,大多都是基于HSB的。恩,略過...
色彩混合模式在畫筆、圖層樣式、圖層混合等上面都有運用,但他們的涵意都是相同的。這些混合模式過都是基于各種不同的目的,好在PS根據設計理由對色彩混合模式運行了分組,我們先說說最后一組:
色相、飽和度、顏色、明度。他們是非常純正的HSB血統(tǒng)。為了方便說明,這里我用這樣一種情境來介紹色彩混合:
兩個圖層運行重疊,位于上方的圖層,我們叫 U (Up)圖層,下面的圖層叫 D (Down)圖層,對上面的圖層應有色彩混合模式,得到的最終的混合的結果我們叫 結果圖層。對應到顏色就是 U 色, D 色 混合得到 結果色
色相混合模式: U圖層的色相(H)+D圖層的飽和度(S)和亮度(B) =結果圖層的顏色。
飽和度混合模式: U圖層的飽和度(S)+ D圖層的色相(H)和亮度(B) =結果圖層的顏色。
明度混合模式: U圖層的亮度(B)+ D圖層的飽和度(S)和色相(S) =結果圖層的顏色。
顏色混合模式: U圖層的飽和度(S)和色相(S) + D圖層的亮度(B) =結果圖層的顏色。
相信看了上方的公式,結合第一篇貼子的黑白照片上色的例了,你應該心里已經很明白了。
我僅以一小例來證明之。
D圖層:
U圖層:
注:U圖層是一紅色從濃到淡的漸變,采用色相混合模式運行混合得到如下結果:
紅色圖層被放置在靠下的地方,步驟1:
1,紅色的濃淡并沒有影響到結果圖層的濃淡,因為結果圖層的濃淡是由D圖決定的。
2,圖上黑色的地方并沒有影響,也就是說沒有色相的地方,是不會發(fā)生調節(jié)的。
3,U層是同一亮度的,而結果色里的亮度仍然有亮有暗,跟D層一樣,說明亮度也沒有受到U層的影響。
綜合一下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色相混合模式只是調節(jié)了D層的色相而已。 如果想進一步證明,可把U層全換成一樣的紅色(不要漸變),結果圖會跟這個一樣。
其它的幾個請讀者自行驗證。這里對這幾個混合模式的應用風景運行一下說明。
1,我們在對某一相片的某一維度上不滿意時,便可使用這個混合模式,這些也被大量用于給人物上彩妝,黑白照片上色,添加紋理等。
2,這幾種混合模式各有獨到的地方:色相的特點是如果D層是黑白灰的地方不上色,只有有顏色的地方才上色。 這樣更能還原真實風景,比如給人上彩妝,臉上的皮膚會被變色,但是因為頭發(fā)是黑色的,所以不會上色,這樣更自然,真實,否則你的發(fā)絲邊緣的上色處理肯定會讓你郁悶到。如上圖給環(huán)境上色時,因為土地混合之后還是黑色,那么相同黑色的土地上開著的不同的花朵,這個也會更自然。如果相同的效果,你看到的土也是紅的,天空也是紅的,我想第一feel就是這張相片好假。
3,飽和度的使用,如果相片的某部分飽和度不夠,你用色相/飽和度的調色命令不可避免的要使用到設置選區(qū),摳圖。很容易就造成邊緣過渡生硬,如果羽化,又不容易控制邊緣,用橡皮擦吧,會直接擦掉像素。特別是過后你突然發(fā)現(xiàn)飽和度有點偏差,再想改,因為原圖已經被破壞了,再改可就不容易了。如果用混合模式,我們的選擇就豐富了很多,我可用一種飽和度徑向漸變的相片去做U層,邊緣可用橡皮擦擦掉,可添加蒙版,甚至我可做出蝴蝶狀的飽和度區(qū)域,可用一張已知的圖,直接去做飽和度的效果,發(fā)散開去,這是一無窮大的組合。并且請注意,我們操作這么多,仍然只是改了飽和度,而完全沒有傷及色相和亮度。原素材也是零損傷的。 比如嘴唇的顏色,我們完全可只調整飽和度來讓顏色變得鮮艷。
4,顏色,這個跟色相類似,但是不同,原因是因為他除了調節(jié)色相,還調飽和度?;疑{了色相是沒有反應,但是只是飽和度一上來就有顏色了。所以如果想給黑白灰上色,就可用顏色來調了。比“色相/飽和度”命令里的“著色”功能要更強大一些,并且是很自然的“保持亮度”了。也相同不傷原片,后期還可調整。
5,亮度,前面講過,紋理主要靠亮度,次要靠濃淡,再次才是色相。亮度的變化,比其它的變化會讓人feel更明顯。所以這個反而用得比較少,因為他的改動太大。做一些比較模擬陽光,做炫光特效時可用上。
因為U層是一圖層,所有能作用于圖層的功能如濾鏡,調色命令,橡皮圖章等,都可被我們用來調節(jié)U層去調整D層的HSB。這個才是HSB的應用的地方。就好像某天我們突然發(fā)現(xiàn)快速蒙版,或者 alpha通道可用來做選區(qū),而相同我們可把調色命令,濾鏡命令應用于快速蒙版和通道時一樣感到欣喜若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