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S、CDR色彩基本知識

2022-12-26 19:44:11 來源/作者: / 己有:15人學習過

一 色彩的性質

人們生活在色彩世界之中,所見到的任何景物,都具有自身不同的色彩。色彩通過人們的感官,對人的心理和生理產生作用。在美學領域,色彩已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。

1.色彩是什么

色彩是否是物體固有的一種特質?如人們認識概念中的紅花、綠葉、青山、藍天、綠樹等。17世紀,英國物理學家牛頓通過科學實驗,揭開了色彩來源于光的奧秘,確立了光是色彩之母的理論。他的實驗方法是:在一暗室中,讓太陽光束進入室內,透過三棱鏡,分解出一條按紅、橙、黃、綠、青、藍、紫循序排列的彩色光帶,好似雨后彩虹。這在光學上稱為光的色散,這就是我們現(xiàn)在所知道的太陽光譜(彩圖5)。產生這種現(xiàn)象的原因,是由于光的波長不同,因此通過三棱鏡后,便產生不同程度的光的折射,一種光波就產生一種顏色。在沒有光照的夜晚,各種色彩現(xiàn)象就隨之消失,只有光的來臨,萬物才重現(xiàn)色彩。所以顏色是光賜予的,是光的一種特征,是眼睛看得見的各種不同波長的光。

2.形成物體色彩的原因

不同的物體,為什么會產生不同的顏色?我們知道顏色是光的一種特征的原理以后,這問題就比較容易得到解答。發(fā)光體發(fā)出的光,是直接或通過物體的反射后間接進入人們視覺感官的,光的波長有長有短。紅色類的光波長,藍、紫色類的光波短。各種物體對不同波長的光的反應是有選擇的,同時具有吸收和反射的功能。有的物體受光后,會將不同波長的光全部反射出來,這個物體在視覺上呈現(xiàn)為白色,相反就成黑色;有的物體如只反射紅色波長的光,而吸收了其他波長的光,那這物體就是紅色的。依此類推,各種物體的色彩現(xiàn)象就是這樣顯現(xiàn)出來的。由此可見,物體本身并不具有色彩,而是光投射到物體后,通過吸收和反射才產生色彩的。

3.色光混合與顏料混合

色光混合與顏料混合,產生的色相是不同的。白色光是有色光的混合,色光混合得愈多,愈顯得明亮,也愈近于白光。光譜上的紅和藍綠、紫和黃綠、藍和黃等對比色光混合,都合成一種色光的色相。而顏料的對比色混合則成為灰黑色。顏料混合多,純度越差,色相傾向越灰黑。在繪畫調色中,如果能掌握色混合的規(guī)律,準確調配出各種不同純度的色相,是掌握色彩變化規(guī)律的一個重要的基本功。

4.原色、間色與復色

原色:根據太陽光譜繪成的顏料色環(huán),其中紅、黃、藍稱為三原色。原色是指這一顏料中的色彩,已不能再進行分解。也可以說,紅、黃、藍這三個基本色,不可能用其他顏色調配出來。三原色是色彩中最純正、鮮明、強烈的基本色,但三原色可以調配出其他各種色相的色彩。

間色:由兩個原色相混合的色彩稱為間色,即紅調黃得橙、黃調青得綠、紅調青得紫。由此,可產生紅、橙、黃、綠、青、紫六色色環(huán)。如將六種色與相鄰色相再調合,就可以再得六個間色,即紅橙、黃橙、黃綠、青綠、青紫、紅紫。這樣可繪制成12色色環(huán)(彩圖6)。

復色:如果將兩個間色(橙與綠或綠與紫,紫與橙相混合)或一個原色和相對應的間色(如紅與綠、黃與紫、青與橙)混合都可得復色。由此可見,復色包含了三原色的成分,成為色純度較低的含灰色彩。

5.補色

在色環(huán)中,一個原色與相對應的間色(如紅與綠、黃與紫、藍與橙)互稱為補色。補色對比,是最強烈鮮明的對比。在對色彩觀察與感受中,補色對比的情況是普遍存在的,每一個顏色都有其相應的補色。如一座白色房屋,夕陽光線投射在受光面,白墻呈明亮的紅橙色。未受夕陽光輝照射的背光面的白墻,與受光面的色彩聯(lián)系起來觀察時,必會產生與紅橙色的補色因素——青綠色,但這紅橙與青綠補色的色彩明度、純度,都不會是色環(huán)中所顯示的色相,而是根據具體環(huán)境中的實際情況反映出來的。再舉一個例子,如果寫生一個紅色背景中穿灰色衣服的人像,在觀察色彩關系時,人像的膚色與紅色背景在對比中,必產生偏綠的補色成分,灰色的衣服也同樣會顯示出灰中帶綠的色調。實際上這是生理視覺形成的錯覺,這錯覺主要顯示出色彩對比中的補色關系。由此可見,同一物體在不同的環(huán)境色彩對比下,所顯示出來的色彩并不會是相同的。在觀察和表現(xiàn)繪畫色彩時,利用這種視覺中產生的補色關系,去加強色彩對比和增強美感,是很普遍使用的有效方法